哈爾濱液氮下面介紹一下危險化學品與劇毒化學品大致存在三個方面的不同,分別為:范圍不同,購買條件不同,分類不同。
1、包含范圍不同
劇毒化學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學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還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包含劇毒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購買所需條件及證明不同
危險化學品的購買,根據本單位的需要可直接到經銷商處辦理購買。
劇毒化學品的購買,由本單位向公安機關出具購買證明,專人負責持本單位證明到公安機關辦理購買證明,持公安機關出具的購買證到經銷商處購買。提貨時必須2人同時押運。
購買劇毒化學品的單位在首次購買前先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材料,申請獲得購買劇毒化學品的資格。
3、分類不同
危險化學品分為理化危險化學品、健康危險化學品、環境危險化學品,理化危險化學品又分為爆炸、易燃、氧化、壓力、自燃、自熱、放熱等危險化學品。
危化品倉庫存放的禁忌
化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若操作不當,在運輸裝卸和儲存保管過程中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毀。也因此,抓好危化品管理顯得尤為關鍵。
下面為大家總結了幾個常見的危化品現場管理盲區和漏洞,也是危化品安全檢查監管的重點
1、危化品超量存放
現場存量大,超過設計存量,同時安全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
2、不清楚危化品特性
員工不清楚現場使用的危化品特性。很多公司為危化品編制了數字代碼,叫起來方便,但員工對數字代碼指代危化品的具體危害卻不了解。
3、作業現場管理混亂
一些企業的危化品就放在高溫爐旁,高溫可促使危化品揮發,極易造成燃爆事故。一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正己烷、苯等危化品,存在嚴重的職業危害。
4、不按操作規程作業
安全操作規程是從事故中總結的經驗、教訓,但在生產中,不按操作規程作業、違反客觀規律和常識造成的事故卻不少。比如,使用有機溶劑擦洗地板引發火災事故等。
5、防護設施不同步
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與生產不同步或不符合要求,造成一些群體職業中毒事件和職業病發生。在對某公司進行檢查時,檢查人員看到粉塵滾滾,員工缺乏職業衛生防護。
6、防護用品不符合要求
很多企業為員工配發了個人防護用品,但不少企業的個人防護用品不符合防護要求,比如,用紗布口罩代替活性炭口罩。作業現場還存在防護用品未被充分利用的問題。
7、安全警示標識不足
一些危化品作業現場的安全提示、警示標識等不全。
8、應急措施不到位
不少作業現場未按規定配置洗眼器、噴淋器、應急藥品等,有的企業甚至連事故應急預案都沒有,員工缺乏應急救援知識和職業衛生防護知識。
9、無效管理
有檢查人員在某企業檢查時,發現車間里空氣質量極差,氣味嗆人,現場的通風設備未啟用,原因是員工怕麻煩。企業管理不到位,雖有安全防護設施,但并沒有發揮作用。
10、廢棄物管理不規范
一些企業等到廢棄物積累到一定數量時才處理,殊不知廢棄物在放置期間,極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引發事故。